2024 读书总结 cover

2024 读书总结

Wulu的2024读书总结

过去这一年,我的阅读主要围绕心理健康、自我认知和个人成长展开。这些书籍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自我和他人,也为日常生活提供了实用的工具和方法。虽然遗憾没能在读完时及时记录感受,但重温这些书籍时,仍能感受到它们带给我的启发和改变。以下是我对这些书籍的简要回顾与思考。

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

作者:罗伯特·戴博德
译者:陈赢
出版社:天津人民出版社

一本很薄的故事书,有点像童话或者寓言故事,如书名,讲述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故事。 读起来很轻松,流畅,一下就可以读完。这本书提供了一个了解心理咨询的视角,是一本不错的心理学读物。 书中还科普了交互分析理论(Transactional Analysis,TA)中的儿童自我状态,父母自我状态,成人自我状态。这个理论认为我们会在这三种状态不停地切换,非常有趣的理论,有助于帮助了解自我。

《直视骄阳》

作者:Irvin D. Yalom
译者:张亚
出版社:中国轻工业出版社

这是一部关于如何面对死亡的深刻著作。

这本书讲了死亡焦虑的普遍性,如何识别死亡焦虑,它能够带来什么,以及我们可以如何去面对它。

对我而言,这本书帮助最大的就是带我了解了伊比鸠鲁的观念:

  • 死亡本身不可怕,因为我们无法感受死亡,死后“我”就消失了,即“完全虚无的死亡”。
  • 生前和死后,是对称的两极。死后其实和生前并无差别。
  • 波动影响。指人有意无意会对周围的任何事物产生影响,就像池塘中的涟漪,即使细微但是很长远。

这本书给了我一些方法去处理我的死亡焦虑,也给我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去看待自己的死亡和他人的死亡。书中还讨论了死亡意识如何反过来影响我们的生活态度,以及如何将对死亡的思考转化为珍惜当下的动力。如果你有存在焦虑或者死亡焦虑,我非常推荐这本书。

《非暴力沟通》

作者:马歇尔·卢森堡
译者:刘轶
出版社:华夏出版社

这本书介绍了非暴力沟通。也是一种生活理念。它提示我要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和需求,真诚地与人沟通。

通过把注意力放到观察、感受、需求和请求这四个要素来改善沟通,同时非暴力沟通还强调自主的重要性,强调个人责任。我觉得这一点和存在主义的观念是很吻合。

书中还提到了很多非常有意思的讨论:比如观察和评论的区别,请求和要求的区别。这些讨论不仅帮助我反思与人的沟通,也帮助我反思人际关系。

非暴力沟通方法在亲密关系中尤其有效,能帮助伴侣之间建立更深入的理解和连接。

书中还有很多内容,需要真正去读并且实践才有用,非常有帮助,非常推荐这本书。

《Headspace 冥想正念手册》

作者:安迪·帕帝康
译者:李芳龄
出版社:星出版

这本书科普了冥想和正念,有很多帮助理解冥想的故事,还提供一些方法帮助入门冥想。

之前一直听说过冥想,听过很多关于冥想的传闻,却也没有真正了解过。今年特别想尝试一下冥想,买了这本书来了解一下,让我对冥想有了不同的认识。书中还提供了很多隐喻帮助理解冥想。我也尝试了冥想,对我而言确实有帮助的。

如果你也对冥想感兴趣,或者正在尝试但觉得摸不着头绪,很推荐这本书。我看的这个版本是繁体中文,还有一个简体中文的版本,名字是《十分钟冥想》。

《天生敏感》

作者:伊莱恩·阿伦
译者:于娟娟
出版社:华夏出版社

这是一本讲述所谓高敏感人群的特质的书。

听了枫言枫语的节目,专门看了这本书。我大致也属于比较敏感的人群,这本书帮助高敏感人群了解自我,理解自我,并且提供了一些方法更好的与外部世界相处。还有很重要的是,能够带来很大的认同感。

《素食者》

作者:韩江
译者:胡椒筒
出版社:四川文艺出版社

这是一本小说,由2024年诺贝文学奖作者韩江写的。书中通过三个视角来叙述同一个故事,这点比较有趣。我是慕名去看,没有我想象中的好看,整本书像是讲述几个精神病的故事,很压抑。

《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》

作者:洛丽·戈特利布
译者:张含笑
出版社:上海文化出版社

这是一本讲述心理咨询的书。这本书很厚,由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视角写作,书中以一个个故事组成,每一个章节是一个故事,有作者本人的故事,也有作者作为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室里遇到的故事。虽然很厚但是读起来没有压力,可以慢慢看看,每天看几个故事。我喜欢这本书不是一本说教的书,平易近人,没有让人感觉是在尝试告诉你什么道理,而是通过一个个故事,让你自己去感受,找到自己的理解。

结语

希望今年能保持阅读的习惯,也期待遇见更多好书。